news center新闻中心

上海书展研讨会:让中国自主知识体系走向世界

发布时间:2024-08-31浏览: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作为2024上海书展开幕首日重磅活动,“文明交流互鉴与中国式现代化——2024上海书展主题出版研讨会■★★■”在友谊会堂举办◆★◆★。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中华文明独具特色和魅力是与复杂的周边环境■■★◆★、复杂的国际环境密切关联的◆◆■■◆。这两个复杂性铸就了中华文明的韧性与不屈。”上海师范大学副校长、世界史系教授陈恒谈到“知外能力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路径”,“当前,我们需要看待世界◆★■◆★、理解世界、解释世界的理论与方法★■■■。贸易往来,需要知外■★★◆;人员流动,需要知外;中国文化走出去,需要知外;中国文化走进去,需要知外;参与全球治理◆■★★◆◆,需要知外。我们的国际文化话语权★◆■、学术话语权、文明传播权还有发展空间。”他透露,以中国学者眼光讲述世界历史◆◆◆◆■,揭示人类文明多元共生、交流共融整体图景的《世界五千年》新世纪版54册即将推出■★★■■◆。

  在世纪出版馆★■★◆★■“数字出版馆★◆◆★”,★■◆■“聚典数据开放平台”■◆“聚典写作助手■■★”“尚古汇典·古籍数字服务平台”等产品让读者体验数字出版的赋能效应★◆,上海辞书出版社社长秦志华透露■■,上海辞书出版社与德国汉学家合作,经过七年多开发,今年在欧洲上线“汉语辞典总汇◆◆”数据库,收录《汉语大词典》《康熙字典》《中国历史大辞典》《中国哲学大辞典》等50多种语文辞书和专科辞书,并支持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查检。以《辞海》网络版内容为基础的《辞海》外译计划正在全力推进,将通过有机聚合、增补完善中国历史文化相关词条,全面呈现中华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年文明史。《辞海》外译计划第一期将首先推出英文版■◆◆,计划2026年在全球出版发行。◆★★◆■◆“辞书是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载体,尤其像《辞海》这样的综合性辞书◆■★■,不仅为读者了解世界各国的文明成果打开一扇窗户,更要对中国特色的学术体系、学科体系◆■★◆★、话语体系的构建有所贡献,进而为世界进一步理解中国的历史■★◆★、现在和未来提供参考。”秦志华说。

  上海书展主题出版研讨会举行,《辞海》外译计划正全力推进■◆■★★,英文版2026年全球发行

  研讨会上■■,荣新江介绍,近年来,在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主持下,中国敦煌学者和出版机构合作推进“敦煌文献系统性保护整理出版工程”★◆,上海古籍出版社率先获得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文献的全部高清彩色图片。本届上海书展上,由荣新江担任主编的《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文献》第一批70册整体亮相,成为基于数十年敦煌文献整理、影印出版的又一次集大成者。“敦煌文献和绘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中表现,敦煌藏经洞宝藏中还有许多经过丝绸之路传来的外来文明◆■,敦煌文献高清图录的出版◆■★★■■,必将推进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相互交流的研究,加深中外文明的理解和互鉴。”荣新江说◆■★★■。

  研讨会由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新闻出版局指导,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主办,为上海建设主题、古籍、科技三大出版★◆★■■■“高峰”★■★◆,推动相关重大出版文化工程、重点出版项目的策划■◆■★◆、立项、建设★◆◆,开辟新视野,提供新思路,展示上海积极构建更加开放◆★★★、更加紧密的学术出版共同体的新作为■★◆■★。(记者 施晨露)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要有与之相匹配的出版业,才能让中华文明的优秀成果◆◆★■★、中国人的知识创造让人类共享★★■◆■★。”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以“阐发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让主题出版走向世界”为题谈到,“中国需要有世界一流的出版企业,成为让中国文学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的‘航空母舰’,对中国,尤其是上海出版业来说,机遇已经到来。要增强阐发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自信和能力,一个五千年的文明国家如何崛起,近代以来的世界能否有一种新的发展路径和模式,中国的实践已经证明这一点。要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主题出版应该有质的飞跃◆◆。”

  昨天开幕的上海书展上■■◆★◆,一本“小书”觅得不少知音——《满世界寻找敦煌》记录了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长荣新江四十年来满世界寻找敦煌文献的经历◆◆,5月出版的该书豆瓣评分达9.4◆◆■,在中华书局展位频频被读者翻阅。

  商务印书馆执行董事顾青介绍■◆★★★■,商务印书馆“汉译世界学术名著◆◆”经过四十多年奋斗已出版22辑1000种,将在今年上海书展举办首发式。◆◆■★★■“学术出版不怕作品难■◆■、不怕规模大、不怕时间长◆◆,就怕作品不够经典、译稿不够水平。★■■◆★◆”顾青说★◆★◆,“外来文化本土化的第一步就是高质量的翻译,‘汉译名著’成为中国学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和宝贵资源,这项原作者、翻译者、编辑、读者共同完成的巨大的文化工程■◆■,还将继续下去。◆■■”